顯示具有 國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110.3.5 翰林三下國語第二課 發現微生物的人 心智圖

 延續上學期的學習,三下繼續做類似填充題式的心智圖

填進去的內容都是在內容深究的時候討論過、和孩子們一起標記過的關鍵詞
覺得有趣的是寒假備課時自己畫的圖,和實際課程進行後,引導孩子畫的圖略有差異
在猜想是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文章,跟課堂中間經歷過提問對話後擦出不同的火花有關(所以決定要好好紀錄一下XD)
今天和夥伴共備時聊起第一個分支如何引導孩子命名
事實上還真的蠻難的,自己讀都會隨著文章讀越多次、體會不同而稍做修正,更別說要帶孩子們想出上位概念的部分
目前暫時按著背景、經過、轉折、結果這樣的思路來安排(也是為了寫作做準備),如果有想到合適的名稱,就帶孩子寫上去。
或許在反覆操作更多次之後,有機會讓孩子們討論來產出 <-這也是自己要努力再學習的部分^^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109.9.29 數位心智圖融入教學

拼上最後一塊拼圖...喔耶!!!


教學的路上受到很多前輩的啟發和提點,心智圖融入教學一直是自己很有興趣的一塊
教與學的對話中,不斷的反思,到底還可以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們的學習(關於歷史演進,就放到文章最後啦...有閒再拉到最後面去看XD)

最近在教室觸控電視和自己的iPad Pro上面的試出不錯的數位心智圖輔助學習的方法,似乎突破當時寫碩士論文時的難點,拼上最後一塊拼圖...當然要寫點東西來紀念一下(差點打成第二本論文...大誤)

-----

心智圖(Mindmap)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把文本裡的關鍵字找出來,透過組織與安排(邏輯分類),階層化來呈現分類結構或因果關係,先整體再細節的模式,可以很快速的幫助我們對於單元概念或課文結構的了解。

而心智圖法(Mindmapping)比較偏向思考與組織的歷程。「運用關鍵字、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以具有邏輯性的分類結構或因果關係,或非邏輯性的自由聯想,透過樹狀結構與網狀脈絡形式的組織圖,呈現吾人動態的心智程序與記錄知識的過程。(引用自孫易新心智圖法網站)」

-----

記得最早開始在帶孩子們繪製心智圖的時候,某個分支或是上位概念需要修正(換位置),光是紙張上塗、改、寫就耗費掉不少時間,所以在論文完成之後,一直在想如何透過數位心智圖的方式來協助孩子先進行思考與組織(圖像組織思考),然後才在紙本上畫出自己的心智圖(理解監控與後設認知)

所以在國語第三課做了這樣的嘗試(希望未來有機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模組):



1.備課時,利用Xmind的「浮動主題」將關鍵字 key在泡泡裡
2.在國語課前三堂進行「親近它、理解它」的歷程時,隨著內容深究和閱讀理解帶著孩子抓出課文的關鍵字,然後把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出來的關鍵字修正進備課的泡泡圖。

3.本課在第四節國語課時嘗試使用觸控電視,抽籤後讓孩子上台使用滑鼠進行「關鍵字」的拖、拉、放的動作。(但因無線滑鼠操控距離和精準度的問題,花了一整節課的時間來做這件事)
4.完成上圖的整理後,讓孩子們回到紙本,在自己的心智圖本(A4空白本)上完成本課的心智圖。
-----
課後發現與接下來
1.課後自己在觸控電視上再次進行嘗試,發現Xmind的關鍵字需要先點選,之後再左右橫向拖移即可。
2.全班共同討論或輪流整理時,還可以使用iPad搭配Apple TV,把教師畫面鏡像到畫面中,孩子只要在平板上進行泡泡圖的拖放即可。
3.確認熟悉操作之後,利用學校現有的iPad,每組發下一台後,由老師端使用AirDrop功能將泡泡圖推播到各組,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各組心智圖。然後一組一組輪流鏡像到畫面中、上台發表小組討論的心智圖。
4.熟悉圖像組織的方式後,發下每生一台iPad,一樣推播泡泡圖,個人將心智圖完成後發表(或透過Google Classroom當成平台,讓孩子有機會觀摩他人的作品)
5.不管是輪流上台操作、小組討論或個人操作,最後都希望孩子們能回到紙本的心智圖繪製這樣的後設認知的歷程,確認自己的學習程度;若是發現自己在某些地方卡住了,還可以回頭參閱數位心智圖,再次思考與學習。
---------------------------------
回顧自己從民國94年學習心智圖到心智圖融入教學,大概經歷幾個階段
*學習心智圖法:
新竹市三民國小的劉筑寧老師引進門,除了向老師學習之外,也參加研習、讀孫易新老師的書;當時的教學,比較偏向引導孩子們畫老師整理好的心智圖。
*思考心智圖法融入教學的方式:
分發回台中之後,開始使用在國語課和自然課上。
(帶著孩子們整理的同時,腦海裡也漸漸浮現...到底是老師自己越整理越厲害?還是身邊孩子們真的有把這樣的思考模式內化成習慣,習慣把心智圖拿來當成思考或是整理筆記的工具呢?這樣的問題偶爾會在腦海中浮現,)
*研究所論文:
紙本心智圖和數位心智圖各有優缺點;當時的研究方向是探討運用數位心智圖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現在回頭看,完整的教學歷程應該可以結合兩者。數位心智圖著重在由全體到細節的思考歷程;而回到紙本則是個人化學習、理解監控和後設認知的歷程
*大叔的MAPS教學法:
拜讀王政忠主任「我的草根翻轉 MAPS教學法」,對於教學歷程和教學模組有更具體的了解,也更進一步思考自己的教學可以怎麼修正。
*撒字心智圖:
第三次參加在夢的N次方研習有機會向戴惠貞老師請益撒自心智圖的做法,當時在五下的班上大約持續了一個學期,升上六年級之後漸漸少用。但是把關鍵字寫在紙片中,然後像拼圖一樣排列組合的過程印象相當深刻。
*思考Xmind MAC版與iOS版如何在課堂上融入教學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108.9.15 翰林四上第三課[海底世界] 備課筆記

前兩課記敘文之後,四上第一次出現說明文
這一課會重點擺在讀懂說明文的寫法[總說-分說-總說],然後利用內容深究的空檔複習難詞的詞義理解策略(詞義理解部分參照教育部閱讀理解教學以及陳麗雲老師的做法)

上週四作業:基本功(標自然段和標點)、成語接龍、花瓣字

[親近它]
看課名猜大意、看課文插圖猜大意

[理解它]
1.第一段以提問結尾引發讀者好奇心,打開後續三段分說的介紹。
2.分說三段分別以發光的海底生物、奇特的海底地形、豐富的資源為各段小主題。
3.最後一段呼應開頭的問句。
4.比較評估:根據作者的描述,學完這課的課文後,對於海底世界的了解

[運用它]
1.配合習作練習造句
  *在......的......,究竟......?
  *......像......一樣,也有......
2.從課文長作文:我的家鄉(結合社會課)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106.3.21[灑字心智圖]五下L6羅伯特換腦袋

P3210582
更多照片請點這裡

延續灑字心智圖的學習策略
二次操作時遇到小亂流...前一天該完成的字卡有四、五個孩子還沒寫完
早上,基於對教學和學習的品質,堅持要這幾個孩子完成該負責的部分後,才開始今天的分組操作。

P3210583P3210593

有別於上週的模式,今天改成每段由負責寫的孩子來排、其他三位孩子協助,依序直到整張心智圖排完,今天發現有趣的現象:邊對照課本邊排、一邊也在嘴裡試著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的孩子變多了;不斷的反覆提問、翻找課本,加上適時的補足思考邏輯跟方向性的問題(如下圖)

P3215696

今天完工的速度比上週快多了~


P3215704

小組口說發表結束後,本來還想要一組找一個來說故事給大家聽的,時間的關係我們留待下次再來。
一次進步一點~至少今天收到的心智圖脈絡清楚多了^^
最大的缺點是...桌子太小了排不下!!!
不過也藉此要省思關鍵字是否找了太多的問題
邊做邊改、邊改邊修,一定找得到最適合這班的方法的!

=============================================

透過灑字心智圖邊排、邊說、邊整理
課間巡視時陪他們一一找到卡住的關鍵
最後加上小組組內輪流用自己的話講過一次課文
一步一步來,孩子們的心智圖的架構和完整度有進步~^^


IMG_9064IMG_9066IMG_9061IMG_9065

106.3.14[灑字心智圖]五下L4我眼中的東方之最

IMG_8974
點此看更多照片

月初參加夢的n次方@苗栗研習,雖然自己一直都是報名參加自然組共同備課
第一天課程結束之後在國語組認識了超棒的戴惠貞老師
一直都是有帶著學生在畫心智圖,但在之前往往都是老師畫得比學生自己想得多,或是沒有機會在過程中檢視孩子到底有沒有理解課文的內容

短短一小時滿滿的分享,從戴老師身上學到這陣子曾在腦海裡閃過的作法,相較於自己還不夠成熟完整的想法,戴老師完整地從備課、講義、灑字一層一層地幫孩子搭好鷹架,是自己要好好學習的。

IMG_8978IMG_8982
回來後馬上用在國語的第四課-我眼中的東方之最執行看看
在文本上完之後,利用早修的時間讓孩子分別書寫關鍵字,課堂上進行關鍵字的排列
在排列的過程中,觀察到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思考邏輯;
而運用紙片取代上一課輪流手繪的作法和運用軟體Xmind畫心智圖一樣有隨時可以上拉下拉,任意更換位置的優點
紙片的好處是在每一組走動的同時,可以適時地以問題引導卡住的孩子嘗試不同的排列方法。過程中,發現對話不只是老師對學生單向的問答,也來自於同組孩子的討論

P3140508P3140515
排完心智圖之後,用自己的話統整一次課文
同組的四個人輪流發表,練習講、也練習聆聽。

第一次嘗試小小掌握不到要領難免,暫停後再次說明,多練習幾次,慢慢會抓到方法的。
學「學習的策略」當自己學習的主人...我們下一課繼續~


=================================================

灑字心智圖、口說統整、回家紙本再畫,一篇課文透過反覆的操作與思考,對孩子的閱讀理解是有提升的
來看孩子的作品吧!

IMG_9058IMG_9059 IMG_9057IMG_9055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105.9.19 國語心智圖備課&教學記錄「一池子的綠」-翰林五上第三課

五上前四課主要重點 擺在記敘文的架構練習
心智圖的整理有助於這樣的練習,但前一課發現四人一組會有人沒事做的狀況需要稍做調整
這一次打算嘗試兩人一組共同繪製


備課心智圖

關鍵提問學習單

P9191060

P9191059

和以往帶自然科心智圖不同的點在於,自然科可以在一個單元結束之後進行繪製,而且很多所謂的重要的觀念和架構是明確的,不需要像國語一樣針對每一個小段落猜測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

目前看來,國語每一課需要引導孩子們思考的和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都不同
心智圖現階段的目標是引導孩子針對架構部分,試著透過關鍵字來長話短說、掌握文章的脈絡
當架構和寫作模式清楚之後,未來應該在需要「短話長說」的寫作練習會有所助益

來看看孩子們的作品吧

IMG_6742IMG_6743

IMG_6744IMG_6745

未來大方向還是以孩子共學為主,視課程需要做更動
畢竟課堂的時間還是有限...想做的事情太多了~XD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104.9.9-國語心智圖備課&教學記錄「湖邊散步」-翰林五上第二課


接續上一篇「國語心智圖備課「貝殼砂」-翰林五上第一課」,透過第一課向孩子介紹「心智圖法」(mindmapping)這項思考工具,是要透過「關鍵字」、「階層化的圖解結構」將複雜的課文整理成簡單易懂的圖表-心智圖

這一次的嘗試是,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除了完成意義段的整理之外,也透過註明「關鍵提問」(Q1~Q10)的方式,設計了一張小小的學習單,準備提供給孩子們在小組討論的時候運用

翰林五上第二課 「湖邊散步」備課心智圖

關鍵提問學習單

在課文內容講解告一段落之後,開始引入學習單的討論和整理
這部分為孩子們搭上一個小小的鷹架:整理前,請孩子們觀察問題的階層(學習單裡的國字一、二、三,數字1、2、3、4,和羅馬數字I、II、III)
然後在黑板上演示如何將問題的階層轉換成心智圖裡的主要分支、次要分支...等
大概像這樣子:

當然,光是紙上談兵是不夠的,總是要實際執行了才會發現適合孩子們的學習方式

P9080989 P9080988 P9080986

以班上的小組(四人)為單位,每組發下對開壁報紙,請孩子們預先準備好彩色筆
在完成關鍵提問學習單之後開始進行繪製,第一次這麼上國語課的孩子挺興奮的
在繪製的過程中也需要到各組去給予適當的協助和提醒
也因為是第一次繪製,所以前後大約花了兩節課多一點的時間才完成


繪製完心智圖之後,依序分組上台(這次從男生開始)介紹自己組別的心智圖和上面的插畫,當做這次課程的結尾

--------------------------


發現的問題:
1、思考邏輯的順序 (先以順時針依序進行)
2、孩子們很努力的畫插圖,相對的花的時間也比較多(下一次以先完成心智圖,空檔時間再加上插畫為原則)
3、四人一組和兩人一組的問題(目前觀察到四人一組時很容易有小孩無所事事,下一次可以嘗試兩人一組,發四開的壁報紙來進行)~但發表部分就必須思考一下了。


孩子們的作品

IMG_6687IMG_6688
IMG_6689IMG_6690 IMG_6691IMG_6710

完整影像紀錄

105.9.9 L2心智圖+發表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105.9.8-國語心智圖備課「貝殼砂」-翰林五上第一課

暑假有幸跟了幾場不錯的研習,加上拜讀了王政忠主任和陳麗雲老師的新書之後
稍微調整了一下自己在國語科教學的步調和方式
在自己備課的時候除了繪製心智圖,也多寫了大概這一課打算安排的教學流程

P8315195-1
翰林五上第一課 「貝殼砂」備課心智圖

在上一課余光中先生的「貝殼砂」課文講解完之後
引導孩子從短短的新詩裡再簡化整理出看到的部分-「I see」
當天的回家的短文主題,則是在心智圖空白的地方,請孩子寫下讀完這一課之後的感受-「I feel」
能夠閱讀並加以理解,最後用自己的話做個註解或是把自己的看法講給別人聽,這樣的記憶才會深刻
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提升孩子的「自學力」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105.3.16 國L2~L5心智圖

手邊整理了包含今天帶孩子們在課堂上繪製的國語課文心智圖
分享給大家~希望對課文的複習有所幫助~^^

第二課 我的夢想

第三課 把愛傳下去

第四課 迷途

第五課 走進原始雨林

康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