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110.3.5 翰林三下國語第二課 發現微生物的人 心智圖

 延續上學期的學習,三下繼續做類似填充題式的心智圖

填進去的內容都是在內容深究的時候討論過、和孩子們一起標記過的關鍵詞
覺得有趣的是寒假備課時自己畫的圖,和實際課程進行後,引導孩子畫的圖略有差異
在猜想是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文章,跟課堂中間經歷過提問對話後擦出不同的火花有關(所以決定要好好紀錄一下XD)
今天和夥伴共備時聊起第一個分支如何引導孩子命名
事實上還真的蠻難的,自己讀都會隨著文章讀越多次、體會不同而稍做修正,更別說要帶孩子們想出上位概念的部分
目前暫時按著背景、經過、轉折、結果這樣的思路來安排(也是為了寫作做準備),如果有想到合適的名稱,就帶孩子寫上去。
或許在反覆操作更多次之後,有機會讓孩子們討論來產出 <-這也是自己要努力再學習的部分^^

110.3.2 種菜囉

 「矮額...泥土濕濕的...」

「好可怕好可怕好可怕...」
誒都...為師的不過是要讓你們體驗看看手抓起泥土的觸感
怎像是上刀山下油鍋一樣XD
好玩的是...那些哀哀叫的,回頭又說...好像也沒那麼可怕嘛...
手裡還抓著一小撮,模仿土耳其廚師Nusret Gökçe招牌灑鹽動作
凡事總有第一次
恭喜各位突破種植蔬菜的第一關!!!

#三下自然第三單元-小小園丁要種菜








110.2.26 下關鍵字

 下關鍵字也是需要練習的

孩子們一直很期待下午綜合課可以種植蔬菜
忙一個昏頭的早上(趕了兩件壓在Deadline前的重要工作)之後發現...接下來是三天連假,種下去會錯過讓他們練習每天澆點水、紀錄發現之類的時間
所以先教孩子們利用自然習作查詢資料的題目來練「下關鍵字」
果然不出所料
第一次的嘗試最容易看到孩子默默舉起手等待老師的救援
穿梭在行列,總是有回應不完的需求
見情況不對,立馬召喚完成得快的孩子,歸還平板到充電車之後協助卡關的同學
有這群小幫手的加入...情況好多了
很好...接下來可以延續的是...查找資料之後,怎麼知道和判斷查出來的東西是我們要的信息,而不是錯誤的資訊
除了抄寫之外,怎麼把查詢到的資料暫存(備忘錄功能)
怎麼整理資料彙整成一份學習檔案(pages)、抓關鍵字之後做成簡報(keynote)、怎麼註明出處....
接下來的行動學習會~很~有~得~教~^^







110.2.26 《確認彼此狀態》

 《確認彼此狀態》

從上學期到現在,最常在繁雜事情量大的時候,用這句話跟孩子們喊個暫停
重新整理現階段的所有任務,然後排序完成
也因為每一個人的動作快慢不同
所以經常出現在同一個時空裡有不同的工作進行著
事情完成得最快的...福利就是可以舒舒服服的看課外讀物
這學期的目標是:當該完成的事情一次來好幾件的時候,能夠自己判斷和排序,再好好地執行完成它
靜待觀察中~~~


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109.2.25 關於積木教學

課程發展、跨領域整合、選手訓練、教師研習、校內競賽、教師社群

Loading都上身了之後,在忙碌中也開始思考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上學期嘗試性的邀請三年級各班老師推薦班上幾位可以擔任種子成為同學小老師的孩子,利用週一午休從最基礎的課程開始慢~慢~教
簡單的科學原理和結構總是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那樣子的笑臉盈盈,療癒了疲倦的身心
於是開始思考,是否要有所取捨...
期末積木教室被預約出去,感謝這些孩子的學習和努力被看見
開學第一天中午,分別被選手和三年級的孩子們追問著要開始練習了嗎?熱情的讓人難以招架
今天花了時間說明寒假工作坊時聽到的競賽規則、評分方式和指定關卡
請大孩子們回頭想想現階段完成的部分,是否準備好了?又或者是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
任何的選擇,都是一次的取捨
對大人、對孩子來說都是彼此的課題
給時間,但不幫他們決定
那一整串給自己的loading...自己又會怎麼選擇呢~
我想...答案會是最迷人的「教學」 ^^





109.2.24 閱讀推廣

小時候覺得最開心的...是在學校裡有間下課隨時可以借還書的圖書館;當了老師之後,也一直希望班上的孩子們能隨時有本正在閱讀中的書。

近幾年漸漸發現回到家盯著手機或平板的孩子越來越多
為了推動閱讀,其實也花了不少功夫摸索(我也努力突破自己的閱讀偏食XD)
這一屆在上學期,決定先從閱讀量著手
感謝館長的支援,上學期期末,不少孩子突破原本的借閱數量限制,可以再多借個幾本自己喜歡的書籍
目前,除了固定的閱讀課安排,也會偶爾在課堂告一段落的時候,帶孩子們快閃圖書館借還書
習慣建立起來了,再來有目的性的推書
週四早上寧靜式閱讀時光結束,都會花一點點時間推薦不錯的童書或繪本給孩子們
再遠一點...就是要對應回來課程裡,延伸書目、寫作練習
任重而道遠...不變的是希望孩子們愛上閱讀的初衷 ^^
PS.館長大人...我們家十大分類口訣全部都背起來囉!!!



推薦《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


其中有幾個片段...是含著眼淚看完的
南非犀牛孤兒院裡七個月大的犀牛寶寶Zac調皮一撞
激發作者起心動念拍攝「地球的孤兒」系列影片和這本書
看完第一個故事...立馬上Youtube找影片搭配書本來看
瀕危物種遇上可怕的盜獵者,原本已經稀少的數量更是雪上加霜
有志人士創辦的庇護所和志工們的努力真的只是杯水車薪
人類的破壞遠大於地球恢復的能力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來喚醒大家的保育共識,「現在不做,以後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這系列的影片很適合帶孩子們瞭解這些瀕危動物的生存現況
也可以搭配另一本書《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閱讀,適合推薦給高年級的孩子們
然後帶想一想,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怎麼做來幫助這個世界
別讓這些動物的身影,只能在博物館裡遙想...


110.2.23 開學準備

準備好了就不慌亂

上禮拜先讓教室就緒,排好桌椅、拉開間距,和小幫手一起張羅好準備發下的課本習作
開學這兩天...一切如常,晨跑、跳繩讓昏沈的腦袋清醒過來
課程進度上稍微放慢一點讓孩子們能一步一步跟上
寒假請爸媽協助孩子們拍下生活點滴上傳到Google相簿,只要預排的進度上到一個段落,投出來讓孩子們聊一聊自己的假期生活
自然課前寫在黑板上的是關於第一單元的重頭戲
課本別急著打開來查閱內容,邊問邊聊,抓孩子的先備經驗、也複習上學期曾學過的植物單元
聊到孩子們下課前,認真追問老師,什麼時候我們才會動手種植物
很好...有足夠的學習動機,接下來就是要有照顧蔬菜的耐心了 ~XD
*盛開的炮仗花搭上藍藍的天空,點綴些許金黃的苦練果實,是下班前舒心的盛宴 ^^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108.10.13 四上自然第二單元-水生生物的世界 備課筆記

核心素養: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自-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獲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自-E-C1 培養愛護自然、珍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

學習內容:
INb-II-4 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是相互配合的。
INb-II-7 動植物體的外部型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殖後代與適應環境有關。
INc-II-8 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生物生存。
INf-II-5 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影響。
INg-II-3 可利用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節約能源等方法來保護環境。

學習表現:
ti-II-1 在指導下觀察日常生活現象的規律性, 並運用想像力與好奇心,了解及描述自然
環境的現象
tr-II-1 能知道觀察、紀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結果,是有其原因的,並依據習得的知識說明自己的想法

---

*延續第一單元,使用KWL的K來開啟單元。(週一執行後,覺得可以一人發下一張小白板取代小組大白板,書寫上會更有效率)
*這一個單元有很多動物或植物的名稱是孩子們沒有接觸過或看過的,須得要使用影片來補學校生態池和教室現有水生生物的不足。

*2-1孩子們相當期待水域調查的部分,目前安排下週一下午到學校的生態池去尋寶。會準備調查表、撈網、觀察箱讓孩子們先從水生植物(睡蓮、浮萍、大萍)開始,再撈池裡的大肚魚起來觀察魚兒的身體構造、運動方式和呼吸方式。(備案是另一個水池裡的吳郭魚)
*2-2「水生生物的秘密」這一小節內容相當繁雜,課本編排需要使用表格來整理。例:水生植物分成四大類,主要依據根、葉的位置和特性來分類,這部分用表格會較為清楚。而後方水生動物呼吸、運動的特殊構造,舉了八個例子,但共同點需要整理過才容易看懂。
*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孩子們討論學校現有水生池是否有任何改造的可能。
*2-3 關於環境保護部分,打算在單元結束前帶孩子們到附近河堤觀察大里溪邊的現況,再進行後續的討論或行動。

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109.9.29 數位心智圖融入教學

拼上最後一塊拼圖...喔耶!!!


教學的路上受到很多前輩的啟發和提點,心智圖融入教學一直是自己很有興趣的一塊
教與學的對話中,不斷的反思,到底還可以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們的學習(關於歷史演進,就放到文章最後啦...有閒再拉到最後面去看XD)

最近在教室觸控電視和自己的iPad Pro上面的試出不錯的數位心智圖輔助學習的方法,似乎突破當時寫碩士論文時的難點,拼上最後一塊拼圖...當然要寫點東西來紀念一下(差點打成第二本論文...大誤)

-----

心智圖(Mindmap)的好處是我們可以把文本裡的關鍵字找出來,透過組織與安排(邏輯分類),階層化來呈現分類結構或因果關係,先整體再細節的模式,可以很快速的幫助我們對於單元概念或課文結構的了解。

而心智圖法(Mindmapping)比較偏向思考與組織的歷程。「運用關鍵字、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以具有邏輯性的分類結構或因果關係,或非邏輯性的自由聯想,透過樹狀結構與網狀脈絡形式的組織圖,呈現吾人動態的心智程序與記錄知識的過程。(引用自孫易新心智圖法網站)」

-----

記得最早開始在帶孩子們繪製心智圖的時候,某個分支或是上位概念需要修正(換位置),光是紙張上塗、改、寫就耗費掉不少時間,所以在論文完成之後,一直在想如何透過數位心智圖的方式來協助孩子先進行思考與組織(圖像組織思考),然後才在紙本上畫出自己的心智圖(理解監控與後設認知)

所以在國語第三課做了這樣的嘗試(希望未來有機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模組):



1.備課時,利用Xmind的「浮動主題」將關鍵字 key在泡泡裡
2.在國語課前三堂進行「親近它、理解它」的歷程時,隨著內容深究和閱讀理解帶著孩子抓出課文的關鍵字,然後把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出來的關鍵字修正進備課的泡泡圖。

3.本課在第四節國語課時嘗試使用觸控電視,抽籤後讓孩子上台使用滑鼠進行「關鍵字」的拖、拉、放的動作。(但因無線滑鼠操控距離和精準度的問題,花了一整節課的時間來做這件事)
4.完成上圖的整理後,讓孩子們回到紙本,在自己的心智圖本(A4空白本)上完成本課的心智圖。
-----
課後發現與接下來
1.課後自己在觸控電視上再次進行嘗試,發現Xmind的關鍵字需要先點選,之後再左右橫向拖移即可。
2.全班共同討論或輪流整理時,還可以使用iPad搭配Apple TV,把教師畫面鏡像到畫面中,孩子只要在平板上進行泡泡圖的拖放即可。
3.確認熟悉操作之後,利用學校現有的iPad,每組發下一台後,由老師端使用AirDrop功能將泡泡圖推播到各組,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各組心智圖。然後一組一組輪流鏡像到畫面中、上台發表小組討論的心智圖。
4.熟悉圖像組織的方式後,發下每生一台iPad,一樣推播泡泡圖,個人將心智圖完成後發表(或透過Google Classroom當成平台,讓孩子有機會觀摩他人的作品)
5.不管是輪流上台操作、小組討論或個人操作,最後都希望孩子們能回到紙本的心智圖繪製這樣的後設認知的歷程,確認自己的學習程度;若是發現自己在某些地方卡住了,還可以回頭參閱數位心智圖,再次思考與學習。
---------------------------------
回顧自己從民國94年學習心智圖到心智圖融入教學,大概經歷幾個階段
*學習心智圖法:
新竹市三民國小的劉筑寧老師引進門,除了向老師學習之外,也參加研習、讀孫易新老師的書;當時的教學,比較偏向引導孩子們畫老師整理好的心智圖。
*思考心智圖法融入教學的方式:
分發回台中之後,開始使用在國語課和自然課上。
(帶著孩子們整理的同時,腦海裡也漸漸浮現...到底是老師自己越整理越厲害?還是身邊孩子們真的有把這樣的思考模式內化成習慣,習慣把心智圖拿來當成思考或是整理筆記的工具呢?這樣的問題偶爾會在腦海中浮現,)
*研究所論文:
紙本心智圖和數位心智圖各有優缺點;當時的研究方向是探討運用數位心智圖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現在回頭看,完整的教學歷程應該可以結合兩者。數位心智圖著重在由全體到細節的思考歷程;而回到紙本則是個人化學習、理解監控和後設認知的歷程
*大叔的MAPS教學法:
拜讀王政忠主任「我的草根翻轉 MAPS教學法」,對於教學歷程和教學模組有更具體的了解,也更進一步思考自己的教學可以怎麼修正。
*撒字心智圖:
第三次參加在夢的N次方研習有機會向戴惠貞老師請益撒自心智圖的做法,當時在五下的班上大約持續了一個學期,升上六年級之後漸漸少用。但是把關鍵字寫在紙片中,然後像拼圖一樣排列組合的過程印象相當深刻。
*思考Xmind MAC版與iOS版如何在課堂上融入教學